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政治學與國際關系教學共同體簡介
教書育人是高等院校工作的核心和重點,為提高我國國際關系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探索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增進高校教師之間的教學切磋與交流,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與北京大學出版社聯合,每年舉辦一次政治學與國際關系教學共同體會議,就本科生教學、研究生教學、國際化教學、教材編寫與使用等展開交流與研討。
第一屆教學共同體會議于2018年1月13日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包括港澳臺)50多個院校的80多名與會者圍繞“國際關系(政治)學概論”課的教學與教材建設進行了深入研討。第二屆教學共同體會議于2019年1月12日在清華大學舉辦,規模較第一次有所擴大,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做了主題報告,會議進行了6個專題的分組討論和大會交流。前兩屆教學共同體會議均受到與會者的歡迎和好評,取得了圓滿成功。
第三屆教學共同體會議擬于2020年1月4日在清華大學舉行,會議的形式包括主題報告、專題報告和小組討論等。
由于近年來國際關系專業對研究方法的重視,教師們希望增強對國際關系研究方法的教學和教材的交流,本次教學共同體會議的主題定為“國際關系研究方法的教學與教材”,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學峰教授將就此做主題報告。
專題討論共分為
1、國際關系史的教學與教材,
2、國際關系通識課的教學與教材,
3、中國對外政策的教學與教材三個小組進行。
本次教學共同體會議邀請到三位在以上三門課程的教學和教材建設方面成果突出的教師做專題發言,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和經驗交流。
誠邀國際關系、國際政治及相關專業的中青年教師和有志于從教的博士后報名參加,請在報名表中填寫您感興趣的分組討論主題,并說明您是否愿意在小組專題討論上做一個10分鐘左右的主題發言,分享您的教學經驗與體會。如果您還有其他感興趣的議題,請在報名表中注明,我們將視報名和場地情況盡量滿足您的要求。
教學共同體會議不收取任何費用。與會者還將獲得由北京大學出版社贈送的相關教材樣書和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近期出版的學術期刊;會務組將提供會議當天的午餐和晚餐;與會者的路費和住宿自理,會務組不提供住宿、交通代訂服務。
報名信息
時間:2020年1月4日(周六)9:30—17:30
地點:清華大學近春園會議室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北京大學出版社
報名方式:與會者請填寫下面的報名表,并于2019年12月1日之前發郵件給會議聯系人李老師,imir@tsinghua.edu.cn(注明“清華教學研討會”)。
電 話:(010)62798183 傳 真:(010)62798083
附件:報名表
第三屆政治學與國際關系教學共同體會議
議 程(初稿)
時間:
2020年1月4日 全天
地點:
清華大學近春園會議室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北京大學出版社
開幕式9:00—9:30報到,注冊,領取材料
9:30——12:00 大會開幕及主題報告
地點:近春園第三會議室
主持人:邢悅(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副教授)
9:30—9:45 領導致辭
9:45—10:05 教材出版情況介紹
報告人:徐少燕(北京大學出版社社會科學編輯室主任)
10:05—10:20 在近春園門前合影
10:20——11:20主題報告:國際關系研究方法的教材與教學
報告人:孫學峰(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11:20—12:00 問答與討論
12:00—1:30 午餐(近春園一層餐廳)
專題報告
專題1:國際關系史的教學與教材
地點:近春園第三會議室
1:30—2:10 專題報告:國際關系史的研究與教學:體會與建議
報告人:劉德斌(吉林大學歷史學與國際關系學教授,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
2:10—3:00 問答與討論
專題2:國際關系通識教育的教學與教材
地點:近春園第一會議室
1:30—2:10 專題報告:如何增強國際關系通識課的吸引力?
報告人:邢悅(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2:10—3:00 問答與討論
專題3:中國對外政策的教學與教材
地點:近春園第二會議室
1:30—2:10 專題報告:中國對外政策教學的定位對象和方法
報告人:張清敏(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2:10—3:00 問答與討論
3:00—3:20 茶歇
專題討論
時間:3:20----4:50
專題1:國際關系史的教學與教材
地點:近春園第三會議室
主持人:待定
發言人:待定
專題2:國際關系通識教育的教學與教材
地點:近春園第一會議室
主持人:待定
發言人:待定
專題3:中國對外政策的教學與教材
地點:近春園第二會議室
主持人:待定
發言人:待定
閉幕式
5:00—5:30 閻學通老師做大會總結發言
6:00 晚餐(近春園一層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