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本報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張蕾)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科研合作和大科學”顯示:2012年到2018年,中美機構間科研合作關系的數量及強度沒有放緩跡象,中國已成為僅次于歐盟的美國第二大科研合作伙伴。
增刊指出,2012年以來,在自然指數(Nature Index)覆蓋的期刊中,涉及國際合作的文章數量增幅為21%(物理)到48%(化學)之間。其中,自然指數追蹤的中國與美國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的論文數量由2015年的3413篇增至2018年的4631篇,而英國與歐盟科研人員的合作論文數量自2016年以來就已停滯不前。2018年,在高質量科研產出最多的十組中美機構合作中,有七組涉及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最多的美國研究機構包括佐治亞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增刊還報道了美國艾倫腦科學研究所與華中科技大學關于破解小鼠神經元組細微結構差異的密切合作,展現了中美科研機構如何在逆風中保持強勁合作。
增刊還指出,在物理和天文學領域多作者論文前50強機構中,位居前五位的是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德國馬普學會和中國科學院。